喬會秀
《黃帝內經》提到“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亂治未亂”。如果疾病已經生成再來吃藥,動亂已經發生再去平定,就好像口渴了才去鑿井,戰斗已開始才去鑄兵器,為時已晚。而養生保健的目的就是要延緩衰老、預防疾病的發生。
明天就是冬至節氣。冬季養生重在“藏”,注重陽氣內藏、生機潛伏,具體可從6個方面來操作。
1.養腎防寒
冬季以“封藏”為本,養生的重要原則是“養腎防寒”。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,腎氣旺,生命力強,機體才能適應嚴冬的變化。
2.早睡晚起
冬季應早睡晚起,保證充足的睡眠,益于陽氣潛藏,陰精蓄積。
3.心志“若伏若匿”
冬季的心志應是“若伏若匿”,“伏”“匿”均指“藏”。精神調養也要著眼于“藏”,保持精神安靜,不過于開放,同時防止季節性情感失調癥。
4.冬保三暖
頭暖:頭部暴露受寒冷刺激,血管會收縮,易引起頭痛、感冒和胃腸不適等。
背暖:寒冷的刺激可通過背部穴位影響局部肌肉或傳入內臟,危害健康。背部受涼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,還可通過頸椎、腰椎影響上下肢肌肉及關節、內臟,促發各種不適。
腳暖:一旦腳部受寒,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內的毛細血管收縮,纖毛擺動減慢,抵抗力下降。此時病毒、細菌乘虛而入,便可引發身體不適。
5.去寒就溫
寒從足生,泡腳是冬季養生的好方法之一,保持足部溫暖才有助于身體溫暖。每日溫熱水泡腳20分鐘左右為宜,水應泡到腳腕以上,最好到小腿。此外,還可用川椒10克、艾葉30克煮水泡腳,有溫經散寒、消炎殺菌之效。
6.勿過汗
俗話說“冬天動一動,少鬧一場??;冬天懶一懶,多喝藥一碗?!倍緢猿煮w育鍛煉有益于身體健康,但不要做出汗太多的運動,因為汗液屬于“津液”,劇烈運動后毛孔開張,陽氣會隨汗液外泄。
(作者單位: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