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鮮電商、直播電商、無接觸配送等新消費模式步入賽道,無人支付、自動駕駛、智慧商圈等數字商業創新迎來發展機遇,新業態、新模式持續涌現。與此同時,政府也通過減免房租、稅收,以及促消費等系列政策措施,扶助企業堅持運營,盡力激活被疫情抑制的消費需求。
從北京來看,當前北京正在加快推進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。根據北京發布的《北京市商業消費空間布局專項規劃(2022年-2035年)》顯示,緊抓新消費模式、新商業場景和新時代首都發展契機,科學謀劃了全市商業消費空間發展目標、層級體系與空間布局,全面增強商業消費空間綜合優勢,推動全市商業消費空間高質量、可持續發展。規劃的實現將整體形成國際消費有魅力、城市消費有實力、地區消費有活力、社區消費更便利的全市商業消費空間新格局。
借助北京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契機,商業服務業依然有所作為。如在智慧商業方面,打造示范性數字商圈、商街,推動開展商圈、商街數字化運營,增強商圈、商街的智能購物、智能導航、無感支付等智慧功能;在數字生活方面,建設示范性智能化終端設施。在培育新消費品牌方面,依托先進企業的平臺優勢和品牌集聚效應,整合業態資源,培育更多細分客群的新消費品牌。
當前,國內的消費需求正成為全球最大的內需市場,這也意味著,商業零售仍有相當的提升空間,依然能主動作為,期待商業企業能在變革中增強生命力,為行業帶來更多創新和驚喜。